welcome-球速体育中国“八景”文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,其深厚的人文底蕴广泛影响了艺术、文学与传统园林领域。
关于“八景”的记载,常出现在各地的风景名胜与地方志中,“八景”文化对景观规划建设依旧很重要。
尤其是地方“八景”与景点“八景”的发展,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传统园林审美的风潮和价值取向。使得人们从被动的“赏景”层面上升到主动的“造景”层面,体现了文人、画家甚至是普通大众的志趣爱好、审美观念与风俗习惯。
对于“八景”一词来源于何处,学术界也存在争议。一般认为是源自北宋宋迪绘制的《潇湘八景图》,此图一经问世,引起了不少士大夫的推崇,并且围绕着“八景”展开了相关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。
关于“八景”的概念,学界将其归类为“集称文化”。所谓的“集称文化”指的是将一定时期、一定条件、类别相同或相似的人物、风俗、物品、事件等,用数字集合的称谓将其准确、通俗地表达出来。
因而“八景”指中国古代用来表示某一地方多处风景名胜的集称,不仅包括“八景”“十景”,还包括“二十四景”“三十六景”等。所以很多地方都推出了当地独具特色的“八景”,诸如“潇湘八景”“羊城八景”等等。
“八景”文化从诞生,到兴起、繁荣、衰落再到现代的复兴,具备了千年的历史积淀。体现了自然、美学与文学的交融,以及还会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,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“八景”文化自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后,直至明清时期出现了遍地都是八景的文化现象。“八景”文化渐成为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流行文化,它主要是通过借助图画、诗词歌赋、文章等相融合的方式进行传播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中国的“八景”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风景审美意趣。八景文化意蕴丰富,并不是单一的文化,而是融合了自然地理、山水美学以及人文艺术等诸多方面,具备自然与人文的双重特征。
自然界的山水往往是绘画家笔下的构图对象,而山水画的创作又与园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。这主要表现在山水画的创作者既是画家,也是园林的设计者。他们以画家的身份参与到园林的设计、布局、规划等诸多方面。
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进程,尤其是绘画中“天人合一”的特点。但同时园林景观也会为画家创作提供素材与灵感,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、相互促进的关系。
中国画的绘画方法和表现手法以及对于整体绘画过程中的布局,都被广泛地应用于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当中,使得中国园林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。中国绘画手段在园林造园艺术中的运用,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园林造园的需求。
中国以描写山河自然景色为题材的山水画,号称中国文化的“四绝”之一,而这也正是与“八景”关系中最为密切的中国画类型。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,而绘画理论著作也是十分浩瀚的。
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时便形成了独立的画种,到了盛唐时期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基本理论,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达到了鼎盛,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山水画才是纯粹的山水画,八景之说就产生于这个时代。
山水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在于“外师造化,内发心源”,倾向于自然美的追求。绘画家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化身,要保持美的自然性,在于天然、纯朴和野趣,园林中的景观布置也恰巧体现了这一点。
文人画家对于造园的参与,情感的投入,这就使得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具备了浓厚的诗情画意的感彩,八景的形成也融入了文人理想。许多画家借助绘画抒写高尚情操,师法自然,八景作品因而也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。
因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,经济社会制度的变化,对园林的营造可以为画家们提供创作条件与人文环境。以明中期为例,此时期很多的山水画创作都离不开以园林为对象,这是由于社会环境相对开放,文人雅士相聚活动较多。
造园艺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,具有深厚的文化气息。在明清时期,许多画家参与或者直接设计园林,他们往往会将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寄托于园林,使得园林具备独特的人文内涵。
“园者,画之见诸行事也。”八景绘画艺术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思想具有相通性。明清两代均以山水画意作为山水园林的评价标准,一些擅长绘画的文人墨客就承担起了园林建造师、设计师的角色。
比如说古典园林巨著《园治》的作者计成就很擅长山水画。山水是园与画的重要构成要素,二者总是同时存在的,两者的结合使得天地万物得以统一起来,在各自特定的空间中表现了丰富的情感。
此外山水画十分重视意象表达,通过设计园林,利用艺术手法从各个方面来展示园林环境的意象美,营造园林环境的美感。比如说山水画元素就赋予了古典园林“言在意外”的美学情趣,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。
再者就是体现一种整体意识,从整体出发,大局着手,然后在考虑局部,穿插细节。又比如说八景绘画中多注重光、色、态的脉络,犹如身临其境;注重虚实结合,“以小见大”的表现手法,表现为园林中的时空意识。
“以画入园、因画成景。”中国山水画元素赋予了古典园林“托物言志”的文人傲骨。画家笔下的一草一木,都具备了象征性意义。通过绘画中的景物以表达内心情感,体现一种形与意的结合。
“八景”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园林山水画的兴起。“画中有诗”、“诗中有画”的审美风格,呈现出山水园林的诗意画境。画境下的美感营造也从侧面体现出画家的水平高低与艺术层次。
文学是中国园林的象征之一,中国园林文学博大精深,多表达意境。八景中有大量的有益于园林艺术的描写,它们反映了景象的文学渊源,记录着重要的历史变迁,文学语言作为造园者艺术构思和情感表达的有效方式。
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,文学语言的点缀、渗透、形容、发生使得园林富有诗情画意,富有典雅美丽的神韵风致。园林品题是十分耐人寻味的,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,从中可以体悟风景的主旨和思想感情。
景观题名是园林景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,是园林景观表达主题思想,实现情感升华的“点睛之笔”,营造了园林景观的意境之美。八景题名一是取自古典文学作品的名句,文学意味浓厚,含蓄抒情,意蕴悠长。
比如说“西湖十景”中的“平湖秋月”“断桥残雪”,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物象表达,展示了风光旖旎、山清水秀的“八景”景观之美。借助景观题名来彰显地方“八景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八景题名二是通过以景物来命名,体现园林的诗意美。我们了解一座园林的来龙去脉,很大程度上始于文学作品,园林文化也是一种人文文化。往往对景物的欣赏,可以起到触景生情,以达到情景交融的感情汇合。
营造园林的“文人的情趣”是中国文人造园艺术的构造特点。通过某一景的“立意”展开布局,以小见大,以大见小,从片段中去展示园林的“意境”美。
文人在园林中宴游享乐、琴茗雅聚、体玄悟道、时空感怀等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还原了文人生活、园林景致的真实面目。园林中具备的文化气息,文人景观等多是文人自我人格的完善,自我感怀。
古人所追求的生活旨趣往往就是通过园林的景致表现出来,没有文化的景观是苍白的,中式园林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它融合了人文精神。从文人园林到皇家园林,都有一种浓厚的“人文氛围”。
中式园林在经年累月的过程中,形成了重表现、抒情写意的独特审美情趣。八景无论是在品题还是在诗文、楹对中都是重视写意。造园的目的不仅在于表现客观世界,更在于表现由自然景观诱发的主体情感。
八景文化是一种已经形成的传统模式,沉淀着不同时代的地域文化特色。各地的八景文化有一种凝聚性,它并不排斥异质文化,通过吸收改造而实现一个“本土化”的过程,去粗取精,保持其地域性特征。
“八景”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,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地域山水文化景观,如今在海内外也是广为流传。“八景”山水文化融合了佛道哲学的思想,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,需要进行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。
苏磊.中国山水画元素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研究[J].中国果树,2022(01):132.
耿欣,李雄,章俊华.从中国“八景”看中国园林的文化意识[J].中国园林,2009,25(05):34-39.